时间:2025-09-02 来源:当代小作家 作者:朱晟睿 点击:
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开发区中学九年级2班 朱晟睿
唯有向下触摸泥土的深痕,才能向上托举故园的新生。
——题记
童年最深的印记,是镇上那座被时光浸透的园子。园中老樟树撑起一片苍绿的天空,树皮皲裂如祖父的手掌,却始终透着一股宽厚的力量。夏夜,我常攀上它粗壮的臂弯,在枝叶的穹顶下仰望星河;蝉鸣织成一张密网,兜住满园草木的呼吸,也兜住了我整个无忧的童年——樟香弥漫,树影婆娑,仿佛连光阴都慢下了脚步,在它的荫蔽下被染得格外悠长。
当推土机的轰鸣如惊雷般碾碎清晨的宁静,我僵立园外,目睹了一场粗暴的剥离。铁臂挥向老樟虬曲的枝干,锯齿无情地啃噬着坚韧的木质,木屑纷飞如泪雨。粗壮的根系被钢索勒紧,从滋养它百年的泥土中生生拔起,裸露的根须裹满泥浆,像大地被撕扯出的淋漓血脉。那一刻,我仿佛听见了泥土深处传来无声的呜咽,园子里的光晕骤然黯淡,心也随之沉入寒潭,童年的绿荫被连根拔起。
我怀着近乎固执的牵念,日日徘徊于工地边缘。当那棵伤痕累累的老樟树终于被重新植入新规划的土地中央,它如一位不屈的战士,以沉默的姿态宣告着生命的韧性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那些伤痕累累的枝干上,竟悄然萌出了点点新绿!那嫩芽细小却倔强,在春风里微微颤动,似在无声而坚定地宣告:纵使离了故土,生命仍有力量于陌生的土壤里深深扎根,重新呼吸。
新园林如一卷徐徐铺展的翠色长轴:澄澈的水系蜿蜒如灵动的诗行,倒映着天光云影;高低错落的花木,依着地势的起伏,织就斑斓的锦绣。尤其令人惊喜的是,那些曾与老樟树为伴、几乎被遗忘的乡土草木,在生态修复者的悉心召唤下,竟也如离散的游子般重返故园。青砖小径旁,久违的鸢尾吐露幽蓝;水榭回廊下,熟悉的忍冬藤攀援缠绕。当老樟树熟悉的芬芳与这些亲切的叶影花香再次交融,仿佛有无数记忆的碎片被悄然拾起,拼合成故园完整的灵魂。
我长久伫立于重生的老樟树下,掌心轻贴它沧桑的躯干,仿佛能感知到它根脉在地下深广而坚韧的探索。它的根,如同故乡盘结的脉络,纵使历经变迁的剧痛,依旧执着地向下探寻,汲取着大地深处古老的养分与永恒的力量。这棵老树,与这座焕然新生的园林,在时代的日光下彼此映照——它们共同低语:对故土的爱恋与对自然的虔敬,是深植于我们血脉的古老根系,它支撑我们在迅疾的变迁中站稳脚跟,并赋予我们守护与创造的无尽勇气。
故园的新生,不仅是草木的荣发,更是深埋根脉中那不息生命力的觉醒。老樟树的年轮无声镌刻着风雨阴晴;家乡的蜕变,则是一部根植于沃土的壮丽史诗。当新绿温柔覆盖往昔的创痕,当鸟鸣重新缀满每一根枝条,我蓦然彻悟:守护足下这片温热的土地,就是守护我们灵魂的来处与归途——这既是根脉赋予的庄严使命,亦是生命对大地最深沉的回响。
树影斑驳里,风送来老樟叶的低语:纵使枝桠伸向辽远的天际,唯有将根脉更深地扎入泥土,生命之树方能刻满晨曦,永续年轮。人何尝不是如此?唯有在水泥森林的时代里不忘俯身触摸泥土的深痕,不忘聆听根脉的呼吸,我们的灵魂才能如老樟般,在新壤中扎下深根,在变迁的风里吐纳故园恒久的气息。
友 情 链 接 |
|
![]() |
京ICP备18049626号 | ![]() |
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8595号 |